据6月12日法治日报报道,随着大量营利性机构介入,不少以“研习营”“夏令营”为名的研学项目出现研学课程质量与广告宣传不符、研学机构资质欠缺、学生安全无法保证等乱象。
(相关资料图)
沙漠徒步、北疆探秘、海外名校访学……近年来,花样百出的各种“高大上”研学旅行项目成为中小学暑期热门,不少家长为了让孩子走出家门开阔视野,在“行万里路”中“读万卷书”,不惜花费重金报名,然而部分高价研学旅行项目的背后,却问题丛生。
广告中标榜的“深度体验”变成了走马观花、拍照打卡,说好的“国内老师全程带队”变成“兼职学生、境外向导”,在这样的研学项目中,孩子们感受到的不是文化氛围的浓厚而是换了个形式的“快餐游览”,更别谈“寓教于乐”和树立人生目标了。
我国旅游法明确规定,旅行社为招徕、组织旅游者发布信息,必须真实、准确,不得进行虚假宣传,误导旅游者。
广告法规定,广告以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内容欺骗、误导消费者的,构成虚假广告。
反不正当竞争法也明确规定,经营者不得对其商品的用户评价等作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商业宣传。
部分研学项目货不对板的问题一定程度上涉嫌虚假宣传,侵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,更涉嫌不正当竞争。不仅如此,一些研学项目对安全保障义务的疏忽也将触犯旅游法等法律法规。家长和孩子花了大价钱学不到真东西,还要忧心忡忡,受损的不只是人身和财产权益,更将影响研学市场的长久繁荣。
研学旅行作为教育消费的新兴业态,不同于一般旅游项目,更多了“教育”的含金量,收费适当高些也能理解。但是如此“高大上”的宣传广告和高额的收费就应该有高质量的服务和保障,应该让孩子们安全地在游中学、在学中悟,而不应打着研学的旗号实则是披着马甲的“低质团”。
研学旅行项目想要长远发展,必须加强行业规范。一方面,相关机构要加强规范自律。必须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,实事求是规范宣传,再花哨的广告界面都禁不住消费者的差评,高质量的服务换回的口碑才是最好的宣传。相关机构应该认真针对不同的研学资源规划合理的行程安排,同时积极引入教学单位对研学项目进行内容指导。用心做好行前行中行后的服务保障工作,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。
而且,既然是“组团人”,就应该承担起对家长和孩子们的安全保障义务。我国旅游法明确规定,旅游经营者对旅游者负有安全保障义务。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旅游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》明确规定,旅游经营者、旅游辅助服务者未尽到安全保障义务,造成旅游者人身损害、财产损失,旅游者请求旅游经营者、旅游辅助服务者承担责任的,人民法院应予支持。相关组织机构不能用一句“免责”条款就妄图当甩手掌柜。
另一方面,相关部门要加强对研学旅行项目的行业规范。提高准入门槛,严查企业、机构带团资质和带教人员资格。加强全流程监管,畅通消费者的投诉举报渠道,对于违规定价、虚假宣传等问题严厉打击。积极引导研学旅行规范化发展,让研学项目真正成为“读万卷书、行万里路”的范本。
(来源:检察日报·法治新闻版 作者:何慧敏)
X 关闭
Copyright © 2015-2022 南非洁具网 版权所有
备案号:沪ICP备2022005074号-13
联系邮箱:58 55 97 3@qq.com